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-2008第5.3.3条
《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》JGJ94-2008第3.3.3条:5桩端持力层宜选择较硬的土层。
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,粘土、粉土不宜小于2天,砂土不小于1.5天,碎石土不小于1天。
当存在软弱下伏层时,桩端以下的硬质承载层厚度不宜小于3d。
6、对于嵌岩桩,嵌岩桩的深度应根据荷载、上覆土、基岩、桩径、桩长等因素确定;倾斜边坡内嵌岩完整和较完整的,全断面深度不应小于0.4d且不小于0.5m,倾斜度大于30%的风化岩,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嵌岩深度。
倾斜度和岩石完整性。
平坦、全硬岩及较硬岩埋深不应小于0.2d,且不应小于0.2m。
《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》JGJ94-2008第3.4.6条:1、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桩长度(不包括桩尖部分)应根据计算确定;对于砾石土、碎石、粗、中砂、密粉土、硬粘土不应小于桩身直径的2~3倍,其他非岩土不应小于桩身直径的4~5倍。
桩体直径。
扩展资料
桩基工程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解决浅基础承载力不足的主要手段。
端承桩就是其中之一。
端承桩主要依靠桩端承重层传递上部建筑物、地基、土层的竖向荷载,根据地基及基础工程规范。
桩端承重层是指设计端承桩的桩端承重层的基础。
基础层必须满足使用寿命内的耐久性;必须满足上部建筑的稳定性;必须满足极端自然环境下的安全性。
因此,常见的桩端承载层多为原土层下的硬岩层。
参考来源:消防网—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-2008
参考来源:百度百科—桩基础
桩基静载试验的加载频率为多少?
测试周期通常持续3到7天。
《桩基础施工技术规范》(JGJ94-94)规定,每一级荷载为估算极限的1/10至1/15,第一级可按2级荷载。
倍额定负载。
加载每个级别后,每隔5分钟、10分钟和15分钟读取一次读数。
此后,每15分钟读取一次读数。
总共一小时后,每30分钟读取一次读数。
每个读数都包含在测试记录表中。
如果每小时沉降量不超过0.1毫米,且连续发生两次(按1.5小时内连续3次观测计算),则认为相对稳定,可增加一级荷载。
实验结果
(1)S-_Q法的极限荷载为桩侧摩阻力完全发挥时的荷载,对应于极限载荷。
极限桩顶垂度Su(即桩与地面的相对位移)与同类型施工的桩型、桩径和施工方法有关,一般取决于摩擦桩;、端部摩擦桩和端部摩擦桩按顺序布置时,Su依次增大;
(2)大直径钻孔桩的Su值高于小直径钻孔桩;
(3)预制打入桩与钻孔桩的Su也有较大差异;
(4)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影响钻孔桩极限荷载Qu和极限桩顶。
苏规有较大影响。
以上参考:百度百科-桩基静载试验